欢迎您光临中国周易网!
中国周易网图
爱情桃花运势预测,八字运程测算、宝宝起名改名、号码吉凶,姓名打分
在线免费算命
免费取名改名
八字精算(推荐)  在线起名(大师起名)  八字合婚(囍)  姓名测分  号码测算  免费起名(新)
人气最旺易学联盟
当前位置: 命理综合

详解易经系辞下传

来源:中国周易网
详解易经系辞下传第一章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;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矣;刚柔相推,变在其中焉;系辞焉而命之,动在其中矣。吉凶悔吝者,生乎动者也;刚柔者,立本者也;变通者

详解易经系辞下传
第一章
八卦成列,象在其中矣;因而重之,爻在其中矣;刚柔相推,变在其中焉;系辞焉而命之,动在其中矣。吉凶悔吝者,生乎动者也;刚柔者,立本者也;变通者,趣时者也。吉凶者,贞胜者也;天地之道,贞观者也;日月之道,贞明者也;天下之动,贞夫一者也。白话:八卦排成系列,卦象就在其中了。取八卦来重盛组合,六爻就在其中了。刚爻与柔爻互相推移,变化就在其中了。附上卦爻辞的说明,活动就在其中了。吉凶悔吝,是由活动产生出来的。刚爻与柔爻,是建立卦象的基础。变化与通达,是配合时势趋向的发展。吉与凶,要定位在助人取胜。天地的法则,要定位在可供观察。日月的法则,要定位在可供照明。天下的活动,要定位在一个常道上。
解读:八卦所代表的象,分别是乾为天,坤为地,巽为风,离为火,兑为泽。震为雷,坎为水,艮为山,因而重之”的“因”是凭借,“重”是重叠,由此形成了六爻,并且组成六十四卦。《易经》称三爻卦为“经卦”,共有八个,六爻卦为“别卦”,六十四个。本节最后谈及贞胜、贞观、贞明、贞夫一,这几个“贞”,原意为正,在此有正其功能之意,所以译为“定位”。以吉与凶为例,其目的在助人取胜,亦即趋吉避凶。
夫乾,确然示人易矣;夫坤,隤(tui,柔顺)然示人简矣。爻也者,效此者也。象也者,像此者也;爻象动乎内,吉凶见乎外,功业见乎变,圣人之情见乎辞。天地之大德曰生,圣人之大宝曰位。何以守位?曰仁。何以聚人?曰财。理财正辞、禁民为非曰义。白话:乾卦以其刚健向人显示容易,坤卦以其柔顺向人显示简单。所谓爻,就是仿效这些的。所谓象,就是仿真这些的。爻与象在卦里活动,吉与凶表现于外,功业表现在变化上,圣人的情意表现在卦爻辞中。天地最大的功能是创生,圣人最大的宝物是地位。如何守住地位?以仁德。如何聚集众人?用财物。因此经理财物,导正言论,禁止百姓为非作歹,就说是义行。
解读:“确然”是以其明确而显示刚健,“隤(tui,倒下)然”是以其向下而显示柔顺。这两者分别说明了“易”与“简”。“圣人之情”的“情”是情意,表示愿意与人分享智能。“天地之大德日生”的“德”为功能,而非恩德,因为一说恩德,则无从理解死亡与寂灭。当然,人可以感念上天之恩德,因为既然万物并无必然存在的理由,那么,能够并且真正存在,毕竟是一件美事。“圣人之大宝曰位”的“位”可指最高的天子,即使不是天子,圣人也可以在其位而谋其政,努力造福百姓。接着谈到的仁与义,符合后续肯定的“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”。在此,加进一个“财”字,表示这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。但是却不能止于有财,其理至明。
第二章
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作结绳而为网罟(gu,渔网),以佃以渔,盖取诸《离》。白话:古代伏羲氏统治天下时,抬头就观看天体的现象,低头就考察大地的规则,检视鸟兽的花纹与地理的特性。就近取材于自己的经验,并且往远处取材于外物,然后着手制作八卦,用以会通神明的功能,比拟万物的实况。他编草为绳并且制成罗网,用来打猎捕鱼,这大概是取象于离卦。
解读:“包牺氏”即是伏羲氏,古称太皞(hao,广大)帝,姓风。据说他蛇身人首,有圣人之德,在位一百二十年。他或许是古代氏族部落的领袖,代表古代文明肇始的阶段。本节肯定伏羲氏为八卦的作者。依上下文看来,伏羲氏所作的不只是八个三爻的经卦,并且也已经重卦为六十四卦了。离卦(,第三十卦离为火)其形如网,“离”与“罗”通。“网”为打猎所用,“罟(gu,渔网)”为捕鱼所用,“佃”为田,为打猎。“盖”为推测之词。
包牺氏没,神农氏作,斲(古时同斫,削的意思)木为耜(si翻土工具耒耜),揉木为耒(lei,犁的柄),耒耨(nou,锄草工具)之利,以教天下,盖取诸《益》。日中为市,致天下之民,聚天下之货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,盖取诸《噬嗑》。神农氏没,黄帝、尧、舜氏作,通其变,使民不倦,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。《易》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是以“自天祐之,吉无不利”。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《乾》、《坤》。白话:伏羲氏死后,神农氏兴起。他砍削木头制成犁,揉弯木条制成犁柄,取得耕地锄草的便利,再用来教导天下百姓,这大概是取象于益卦。每天正午开设市集,招来天下的民众,聚集天下的货物,大家相互交换然后散去,让人人都得到所需之物,这大概是取象于噬嗦卦。神农氏死后,黄帝、尧、舜相继兴起。他们会通各种变化,使百姓不会倦怠,以神奇能力化解困难,使百姓适宜生存。《易经》的法则是:穷困就会变化,变化就会通达,通达就会持久。因此,“获得上天的助佑,吉祥而无所不利”。黄帝、尧、舜让衣裳下垂而天下得到治理,这大概是取象于乾卦与坤卦。
解读:本节提及四卦。一是益卦( ,第四十二卦风雷益),下震上巽,巽为木,震为足,中有互艮(六三、六四、九五)与互坤(六二、六三、六四),艮为手,坤为地,合之则为手持木器,脚人地下而行动,为耕田之象。其次谈到噬磕卦(第二十一卦,火雷噬嗑),下震上离,离为日,为龟(龟为值钱的货物),震为行.中间有互艮(六二、六三、九四), 艮为手,合之则为在太阳下,行人以手易物。此外,“噬磕”一词有“市合”之音,或许亦有关。到了黄帝、尧、舜的五帝阶段,文明更进一步,把握了穷、变、通、久的道理。至于“垂衣裳而天下治”,则是以乾卦(第一卦,乾为天)为上衣,并以坤卦(第二卦,坤为地)为下裳。乾坤所象征的天地,无心而万物自化,有如无为而治,亦即“垂衣裳而天下治”。
刳(ku,木头从中间破开)木为舟,剡(yan,削)木为楫(ji,划船用具),舟楫之利,以济不通,致远以利天下,盖取诸《涣》。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,以利天下,盖取诸《随》。重门击柝(tuo,打更用的棒子),以待暴客,盖取诸《豫》。断木为杵(chu,舂米用的木棒),掘地为臼(jiu,舂米用具),杵臼之利,万民以济,盖取诸《小过》。弦木为弧,剡木为矢,弧矢之利,以威天下,盖取诸《睽》。白话:挖凿树干做成船,砍削木头做成桨,船与桨的便利,可以助人渡过横阻的河流,去到远方造福天下的人,这大概是取象于涣卦。驯服牛,乘着马,可以拉着重物去到远方,造福天下的人,这大概是取象于随卦。重重门户加上打更巡夜,用以防备凶暴的来者,这大概是取象于豫卦。截断木头做成柞(zuo,柞木),挖掘平地做成臼(jiu,舂米用具),柞与臼的便利,让所有的百姓得到帮助,这大概是取象于小过卦。揉弯树枝做成弓,削尖树枝做成箭,弓与箭的便利,用以威镇天下,这大概是取象于睽卦。
解读:本节谈及五卦。一是涣卦( ,第五十九卦,风水涣),下坎上巽,巽为木,为风,坎为水,中间有互震(九二、六三、六四),震为行,合之则为木在水上,并且借风而行,正是行船之象。其次是随卦(,第十七卦,泽雷随)下震上兑,兑为悦,震为足,为行;随卦由否卦( ,第十二卦,天地否)变来,否卦下坤上乾,乾为马,坤为牛,变为随卦,被人用来代步,并因而使人愉悦。接着是豫卦(,第十六卦,雷地豫),下坤上震,坤为阖(he)户,震为东方之卦,为木,又为善鸣马,合之则为“重门击柝(tuo,打更用的棒子)”;其中又有互坎(六三、九四、六五),坎为盗,所以说“重门击柝(tuo,打更用的棒子),以待暴客”。然后是小过卦(,第六十二卦,雷山小过),下艮上震,上动而下止,为舂米之象。最后是睽卦( ,第三十八卦,火泽睽),下兑上离,离为火,兑为泽,水火背道而驰,需要威镇之,离为兵戈,卦中有互坎(六三、九四、六五),坎为弓轮,有了武器才可安定社会的乱象。        
上古穴居而野处,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,上栋下宇,以待风雨,盖取诸《大壮》。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,葬之中野,不封不树,丧期无数。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(guo,套在棺材上的大棺材),盖取诸《大过》。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,百官以治,万民以察,盖取诸《夬》。白话:上古时代,人们住在洞穴与野外,后代的圣人改变为建造宫室,上有栋梁下有屋宇,用来防御风雨,这大概是取象于大壮卦。古代埋葬死人,用许多层柴草把人裹起来,埋在荒野中,不堆成坟墓,也不设立标志,服丧也没有固定的期限,后代的圣人改变为用棺椁(guo,套在棺材上的大棺材)殓(lian)葬,这大概是取象于大过卦。上古时代,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治理,后代的圣人改变为使用文字记事,官员得以治理,百姓得以监察,这大概是取象于夬卦。
解读:本节谈及三卦。一是大壮卦( ,第三十四卦雷天大壮),下乾上震,在此是取全卦为一屋顶之象。其次谈及大过卦(,第二十八卦泽风大过),下巽上兑,巽在下为木,兑在上为反巽,为反盖之木,中间互乾为人,有如人在上下二木之间,为棺椁(guo,套在棺材上的大棺材)之象。最后谈及夬卦(,第四十三卦,泽天夬),下乾上兑,兑为口,为言,乾为金,合之为以金属刻下文字。古代的“书”指文字,“契”为以刀刻之,“书契”一词后来指书写的文字。古代最初确有结绳记事的阶段,但是所记有限而不精确。本章共谈及十三卦,可以说明古人“观象制器”的大致情况。
第三章
是故《易》者,象也;象也者,像也。彖者,材也;爻也者,效天下之动者也。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。白话:因此之故,《易经》所展示的就是卦象。所谓卦象,就是要仿真外在的现象。彖辞是要裁断一卦的意义。爻辞是效法天下的变动。所以,吉凶由此产生,而悔吝也显现出来。
解读:卦象是要具体反映外在的客观现象的,如此才可让人在实际处境中获得启发而知所趋避。“彖”为彖辞,又称卦辞(并非《彖传》),是直接附在卦图下的简短语句。“彖”字音近“断”,“材”为“裁”,亦即彖辞(卦辞)是要裁断卦意的。爻的变化,在一卦之中有六位之别,而六交之间亦有乘、承、比、应的关系,还有上下卦与互卦等变化的可能,所以说它“效天下之动者也”。
第四章
阳卦多阴,阴卦多阳,其故何也?阳卦奇,阴卦耦。其德行何也?阳一君而二民,君子之道也。阴二君而一民,小人之道也。白话:阳卦中多阴爻,阴卦中多阳爻,这是什么缘故?这是因为阳卦要求奇数,阴卦要求偶数。它们的功能与表现是什么?阳卦一个阳爻为君,两个阴爻为民,这样合乎君子的作风。阴卦两个阳爻为君,一个阴爻为民,这样属于小人的作风。
解读:阳卦,是指乾为父,震,为长子,坎为中子,艮为少子。震、坎、艮三子皆为一阳二阴的组合。原因是阳爻为一,阴爻为二(断裂的直线),一阳爻与二阴爻,其和为五,为奇数,符合阳卦的要求。“阴卦”是指坤,为母,巽为长女,离为中女,兑为少女。巽、离、兑三女皆为一阴二阳的组合。原因是阴二阳,其和为四,为偶数,符合阴卦的要求。阳卦一阳二阴,犹如一君二民,为人间世的合理结构,所以称为君子之道。反之,阴卦二阳一阴,为二君一民,如何行得通?
第五章
《易》曰“憧憧往来,朋従尔思。”子曰:“天下何思何虑?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天下何思何虑?日往则月来,月往则日来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。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,寒暑相推而岁成焉。往者屈也,来者信也,屈信相感而利生焉。尺蠖(huo,昆虫)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(zhe,动物冬眠),以存身也。精义入神,以致用也;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过此以往,未之或知也;穷神知化,德之盛也。”白话:《易经》说:“忙着来来往往,朋友跟从你的想法。”孔子说:“天下万物思索什么又考虑什么?天下万物有共同的归宿却经由不同的途径,有同样的目标却出自千百种考虑。天下万物思索什么又考虑什么?日往则月来,月往则日来,日月互相推移而光明自然产生。寒往则暑来,暑往则寒来,寒署互相推移而一年自然形成。前往的要屈缩,来到的要伸展,屈缩与伸展互相感应就会出现有利的情况。尺蠖(huo,昆虫)这种小虫屈缩起来,是为了向前伸展,龙与蛇蛰(zhe,动物冬眠)伏起来,是为了保存自身。探究精微义理到神妙的地步,是为了应用在生活中.借由各种途径安顿自己,是为了提升道德。超过这些再向前推求,就没有办法清楚知道了;能够穷尽神妙的道理并懂得变化的法则,已经代表道德盛美了。”
解读:本节开头引述咸卦( ,第三十一卦泽山咸)九四的爻辞。孔子借此提醒人:只要心意真诚,则天下君子皆会前来呼应,不必忙着往来交际应酬。自然的变化,依循一定的规律;时机成熟,则水到渠成。孔子特别发挥了屈伸(信)的道理。对于《易经》的智能,只有沉潜得越深刻,才能越恒久而广泛地加以应用。能够安然自处,才是“崇德”的康庄大道。
《易》曰:“困于石,据于蒺藜(ji,li,草本植物),入于其宫,不见其妻,凶。”子曰:“非所困而困焉,名必辱。非所据而据焉,身必危。既辱且危,死期将至,妻其可得见耶!”《易》曰:“公用射隼(sun,鸟类的一种)于高墉(yong,城墙)之上,获之,无不利。”子曰:“隼者,禽也;弓矢者,器也;射之者,人也。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,何不利之有?动而不括,是以出而有获,语成器而动者也。”白话:《易经》上说:“困处于石块中,倚靠在蒺藜(ji,li,草本植物)上。进入宫室,没见到妻子,有凶祸。”孔子说:“不该受困的地方却受了困,名声一定会受到羞辱。不该倚靠的地方却去倚靠,身体一定会陷入危险。既遭羞辱又处险境,死期即将来到,怎么可能见到妻子?” 《易经》上说:“王公去射高墙上的鹞(yao,一种凶猛的鸟)鹰,擒获它就无所不利。”孔子说:“鹞(yao,一种凶猛的鸟)鹰是飞鸟,弓箭是武器,要去射的是人。君子身上带着武器,到了时候就要行动,会有什么不利呢?行动时运用自如,因此一出手就有收获,这是在强调练好了武器再去行动。”
解读:本节前一段引述困卦( ,第四十七卦,泽水困)六三的爻辞。孔子认为,一个人名辱身危,则死期将至。人生不可能无“困”,也不可能无“据”,但是要看所困与所据是否合宜。本节第二段引述解卦(第四十卦,雷水解)上六的爻辞。人首先要培养专长,到达“动而不括”的境界(“括”为约束、限制),然后再“待时而动”。
子曰:“小人不耻不仁,不畏不义,不见利不劝(quan,勉励),不威不惩。小惩而大诫(jie,警告),此小人之福也。《易》曰:‘履校灭趾,无咎。’此之谓也。”“善不积不足以成名,恶不积不足以灭身。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,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,故恶积而不可掩,罪大而不可解。《易》曰:‘何校灭耳,凶。’”白话:孔子说:“小人不知羞耻就不会行仁,无所畏惧就不会行义,不见到利益就不会振作,不受到威胁就不知惩戒。受到小的惩戒而避开大的过错,这是小人的福气啊。《易经》上说:‘戴上脚枷,遮住脚趾,没有灾难。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”“善行不累积,不足以成就名声,恶行不累积,不足以害死自己。小人以为小善没有益处而不去做,以为小恶没有害处而不排斥,所以恶行累积到无法遮掩的地步,罪过也大到无法开脱的程度。《易经》上说:‘肩扛着枷,遮住耳朵,凶祸。’
解读:本节前一段引述噬磕卦( ,第二十一卦火雷噬磕)初九的爻辞。小人在古代所受教育有限,又不知立志学习,所以“小惩而大诫”是他们的福气。本节第二段引述噬磕卦上九的爻辞。孔子在此强调“积”的重要,表示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忽略养成好的习惯,也就是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”。
子曰:“危者,安其位者也;亡者,保其存者也;乱者,有其治者也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乱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《易》曰:‘其亡其亡,系于苞桑。’”子曰:“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谋大,力少而任重,鲜不及矣。《易》曰:‘鼎折足,覆公餗(su,鼎中的食物),其形渥(wo,沾),凶。’言不胜其任也。”白话:孔子说:“危险的,是那安居其位的人,灭亡的,是那保住生存的人,动乱的,是那拥有治绩的人。因此之故,孔子在安居时不忘记危险,在保存时不忘记灭亡,在太平时不忘记动乱,如此才能使自身平安,并且保住国家。《易经》上说:‘想到要灭亡了,要灭亡了,这样才会系在大桑树上。’孔子说:“道德浅薄而地位崇高,智能不足而谋划大事,力量微弱而担当重任,很少有不拖累到自己的。《易经》上说:“鼎足折断,打翻了王公的粥,自己身上也沾染上了,有凶祸。”
解读:本节第一段引述否卦( ,第十二卦,天地否)九五的爻辞。孔子的意思,是要人居安思危,因为万物一直在变化之中,不是变好,就是变坏,稍有疏忽就悔之晚矣。孟子所谓的“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”(《孟子·告子下》) ,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。本节第二段引述鼎卦( ,第五十卦火风鼎)九四的爻辞。孔子谈到人的德、知、力,正是我们所应认真修养的三种条件:德行、智慧与能力。
子曰:“知几其神乎!君子上交不谄(chan,奉承),下交不渎(du,不恭敬),其知几乎?几者,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《易》曰:‘介于石,不终日,贞吉。’介如石焉,宁用终日?断可识矣。君子知微知彰,知柔知刚,万夫之望。”子曰:“颜氏之子,其殆(dai,)庶几乎?有不善未尝不知,知之未尝复行也。《易》曰:不远复,无祗悔,元吉。’”白话:孔子说:“知道事情的几微,可以算作神奇吧!君子与上位者交往不馅媚,与下位者交往不轻慢,可以算作知道几微吧?几微,是变动的微妙征兆,是吉祥的预先显示。君子见到几微就起来努力,不用等一整天。《易经》上说:‘耿介如坚石,不用一整天,正固吉祥。’耿介有如坚石,怎么会等待一整天?一定会有他独到的见识。君子察知几微也察知彰明,懂得柔顺也懂得刚强,所以成为百姓的盼望。”
孔子说:“颜回的修养大概差不多了吧?有错误很快就能察觉,察觉之后就不再犯了。《易经》说:‘走得不远就返回,没有到懊悔的程度,最为吉祥。’
解读:本节第一段引述豫卦( ,第十六卦雷地豫)六二的爻辞。一个人耿介如坚石,能够正固而自我安顿,则能察知变化的几微,一旦时机成熟,立即付诸行动而不会稍有等待。有操守又能担当,言行无所不合宜,自然成为百姓仰望的对象了。本节第二段引述复卦(,第二十四卦,地雷复)初九的爻辞。“颜氏之子”是指颜渊。孔子称赞颜回好学时,特别肯定他的表现是“不迁怒,不贰过”(《论语·雍也》)。此处所说为其“不贰过”的证明。知过能改,并且不再重犯,则人格修养自然可观。
天地絪(yin,同氤,烟云弥漫)温,万物化醇。男女构精,万物化生。《易》曰:‘三人行则损一人,一人行则得其友。’言致一也。子曰:“君子安其身而后动,易其心而后语,定其交而后求。君子修此三者,故全也。危以动,则民不与也;惧以语,则民不应也;无交而求,则民不与也;莫之与,则伤之者至矣。《易》曰:‘莫益之,或击之,立心勿恒,凶。’”白话:“天地的阴阳二气亲密流通,万物得以变化而丰富。雄性与雌性精血交合,万物得以变化而产生。《易经》上说:‘三人一起行走,就会减去一人,一人行走,就会得到友伴。’说的就是阴阳要合而为一。”孔子说:“君子要安顿好自己才行动,心情平静了才说话,建立了交情才求人。君子修养这三方面,所以能够万无一失。如果自身危险而行动,百姓不会来参与,心情恐惧而说话,百姓不会有响应.没有交情而求人,百姓不会来帮助;没有人支持他,那么伤害他的人就会来到了。《易经》上说:‘没有人来增益他,却有人来打击他,所立定的心思无法长期守住,有凶祸。’
解读本节第一段引述损卦( ,第四十一卦山泽损)六三的爻辞。《易经》的基本原理是阴阳二元相反相需,互动而相成。阴阳二气使万物“化醇”,至于具体的生殖成长,则要靠雌雄二性的配合。在此所谓的“男女”,是泛指两性而言。这是古代粗糙的观察结果。本文第二段引述益卦(,第四十二卦风雷益)上九的爻辞。在此,君子是指有官位的人,所以他面对的是百姓。但是,官员若无适当的修养(安其身,易其心,定其交),则无法得到百姓的支持。“易”为平和自在。这样的修养非有恒心不可。
第六章
子曰:“乾坤,其《易》之门耶?”乾,阳物也;坤,阴物也。阴阳合德,而刚柔有体。以体天地之撰,以通神明之德。其称名也,杂而不越。于稽其类,其衰世之意邪?白话:孔子说:“乾卦与坤卦,是进入 《易经》的门径吧?”乾卦代表阳性的东西,坤卦代表阴性的东西。阴性与阳性要互相配合功能,然后刚强与柔顺才会有各自的体质。由此可以体现天地的化育,可以贯通神明的功能。《易经》所称各卦的名目,杂乱而不会过当。考察其中的各类情况.大概有描写衰世的意思吧?
解读:乾卦与坤卦,分别代表阳气与阴气这基本的二元。阴与阳的功能要配合才能发生作用,亦即分别成为柔与刚这两种基本的性质。 “天地之撰”的“撰(zhuan)”为撰作,为化育之功。“神明之德”的“神明”在此为名词,可以指天神地抵。不过,《易经》所强调的是神明的功能,而非其本体。《易经》用以称呼各卦的名目,确实纷杂混乱,但是却又实事求是,没有过当。其中透露的消息,显然是对人间世的状况有深刻的忧虑,所以会说它是“衰世”之作。
夫《易》,彰往而察来,而微显阐幽,开而当名辨物,正言断辞则备矣。其称名也小,其取类也大。其旨远,其辞文,其言曲而中,其事肆而隐。因贰以济民行,以明失得之报。白话:《易经》明白过去并且察知未来,进而探究现象的细微变化,阐发幽隐的内情。解释时,以恰当的名称分辨事物,用准确的言词来下断语,做到完备的程度。它所使用的名称虽然有限,但是取材的类别却很广大。它的特色是:旨意深远,语词文雅,所说的话委婉而中肯,所说的事直率而含蓄。用这些来辅佐卦象,因而有助于百姓的行动,显示丧失与获得这两种报应。
解读:本节是就卦爻辞的功能而言。圣人运用语言文字的最高境界,在此可见一二。“微显阐幽”一语,兼顾了显与幽,亦即以“微”与“阐”为动词。“开”为解开,解释。“因贰以济民行”的“贰”为辅佐,所辅佐的是卦爻之象。若无卦爻辞,则百姓无从窥其堂奥,也就无从受益了。第七章
《易》之兴也,其于中古乎?作《易》者,其有忧患乎?是故《履》,德之基也,《谦》,德之柄也,《复》,德之本也,《恒》,德之固也,《损》,德之修也,《益》,德之裕也,《困》,德之辨也,《井》,德之地也,《巽》,德之制也。《履》,和而至。《谦》,尊而光,《复》,小而辨于物,《恒》,杂而不厌,《损》,先难而后易,《益》,长裕而不设,《困》,穷而通,《井》,居其所而迁,《巽》,称而隐。《履》以和行,《谦》以制礼,《复》以自知,《恒》以一德,《损》以远害,《益》以兴利,《困》以寡怨,《井》以辨义,《巽》以行权。白话:《易经》的兴起,大概是在中古时代吧?创作《易经》的人,大概是有忱患吧?因此之故,履卦谈德行的基础,谦卦谈德行的要领,复卦谈德行的本质,恒卦谈德行的稳固,损卦谈德行的修炼,益卦谈德行的充裕,困卦谈德行的辨别,井卦谈德行的处境,巽卦谈德行的制宜,履卦和谐而有成,谦卦尊贵而光耀,复卦几微而可分辨事物,恒卦纷杂而不厌倦,损卦开始困难而以后就容易了,益卦增长充裕而不造作,困卦是穷困中求其通达,井卦是处在自己位呈上再分施利益,巽卦是配合时势而潜入人心.履卦用来和谐行动,谦卦用来制定礼仪,复卦用来自我反省,恒卦用来专一德行,损卦用来远离祸害,益卦用来兴办福利,困卦用来减少怨恨,井卦用来分辨道义,巽卦用来权宜行事。
解读:作《易》者的忧患,具体展不十上述九卦,其夫怀焦点显然是德行。德行若能兼顾这九方面的考虑,才有可能完备。由此亦可知,若无此一智能,则德行难以修成。本章从三种角度描述九个卦的重点。先说各卦与德行的关系,再谈各卦的特性,然后指出其具体效应。
《易》之为书也不可远,为道也屡迁,变动不居,周流六虚,上下无常,刚柔相易,不可为典要,唯变所适。其出入以度,外内使知惧。又明于忧患与故。无有师保,如临父母。初率其辞而揆(kui,揣测) 其方,既有典常。苟非其人,道不虚行。白话:《易经》这部书,不可看成遥远无关。它所揭示的法则常在迁移,演变活动而不会静止,在六个爻位上循环流转,往上往下没有常规,刚爻柔爻互相文换,不可当成固定模式,总是随着变化去发展。它的来去按照节度,在外在内都足以让人知所戒惧,还会让人明白忧患及其缘故。即使没有老师与保护者,也好像有父母在指导一样。起初要依循它的言辞,再去推度它的方法,就会找到固定规则。如果不是这样的人,《易经》的法则也不会徒然运行。
解读:由此以下三章,都在探讨《易经》之“为书”,亦即《易经》这本书所谈的内容。首先说明六十四卦的变迁是“唯变所适(总是随着变化去发展)”,好像人生的际遇无法预测。但是变中又有“度”,由此让人“知惧”, 进而明白“忧患与故(忧患及其缘故)”,然后就会认真看待人生,选择正确的方向去发展了。“师保”是指师氏与保氏,职责在于教育君王之子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上说:“入则有保,出则有师,是以教喻而德成也。”一般人明白《易经》之后,有如得到父母一般的圣人的指导。如果未能按照正确的方式学会《易经》,则它的道是不会徒然运行的。“虚”为徒然。
第九章
《易》之为书也,原始要终,以为质也。六爻相杂,唯其时物也。其初难知,其上易知,本末也。初辞拟之,卒(zu,最后)成之终。若夫杂物撰德,辩是与非,则非其中爻不备。噫!亦要存亡吉凶,则居可知矣。知者观其彖辞,则思过半矣。白话:《易经》这部书,推究初始,归纳终局,以此作为它的实质。六爻相互错杂,全都根据应时的事物。它的初爻很难理解,上爻就容易明白了,这就如同事情的开始与结束。初爻的爻辞拟议后续的发展,上爻则完成而有了结果。至于错综爻画以确定卦的功能,辨别是与非,那就得靠中间四爻才能完备。啊!要了解存亡与吉凶,看爻处于什么位置就知道了。明智的人仔细考察彖辞,就会想到一半以上的情况了。
解读:本节说明应该如何理解《易经》各卦。首先,全书是“原始要终(推究初始)”,形成一个整体。在推演各卦的过程中,必定会出现吉凶祸福。接着,就解释如何由一卦的六爻中,领悟相关的信息。同一卦中,常有彖辞(卦辞)吉而各爻未必吉的情况,反之亦然。所谓“思过半矣”,是指对这种吉凶相杂的状况有所领悟,而不致错失全卦的要旨。
二与四同功而异位,其善不同;二多誉,四多惧,近也。柔之为道,不利远者;其要无咎。其用柔中也。三与五同功而异位,三多凶,五多功,贵贱之等也。其柔危,其刚胜耶?白话:二爻与四爻功用相同而位置有别,好坏就有差异了。二爻美誉较多,四爻戒惧较多,这是因为远近不同。柔爻的法则,是不适于离刚爻太远。如果要没有灾难,就用柔爻居中位。三爻与五爻功用相同而位置有别,三爻凶祸较多,五爻功劳较多,这是因为贵贱等级不同。在这两个位置上,柔爻有危险,刚爻则可以胜任。
解读:本节讨论一卦中间的爻(二、三、四、五)的优劣。初爻与上爻不在此列,是因为它们代表始与终,前文谈得较多。原则上,由初到上,是依刚柔相间来区分其位的,如初、三、五为刚位,二、四、上为柔位。二与四皆属柔位,阴柔功能相同,但是二在下卦中位,而四在上下卦之间,所以“其善不同”。此处所谓的远、近,有两种说法。一是阴爻以顺承阳爻为佳,不宜离阳爻太远。但是专就二与四而言,谈不上离阳爻远近,所以,在此“不利远者”是泛指一般状况,而不局限于二与四。二是以五位为准,则四位较近却反而不利。这显然有违“不利远者”之说。五为天位,为尊位,而三仍在下卦,且处于上下卦之间,两者贵贱有另”,处境当然不同了。
第十章
《易》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。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才而两之,故六。六者非它也,三材之道也。道有变动,故曰爻;爻有等,故曰物;物相杂,故曰文;文不当,故吉凶生焉。白话:《易经》这部书,范围广大而无所不备。其中有天的法则,有人的法则,有地的法则。综括天地人三才而两相重叠,所以每一卦都有六爻,六爻所代表的不是别的,就是三才的法则。法则有变迁移动,所以称为爻。爻有等级差别,所以称为事物。事物交错呈现,所以称为文。文的错杂不恰当,所以产生了吉与凶。
解读:一卦六爻,初与二代表地,三与四代表人,五与上代表天,如此形成由下而上的完整系统,亦即包括了天道、人道与地道,然后才能用以象征万物的变化。“爻”是“效天下之动者”,所以它可以代表“道有变动”。“物”是事物,彼此千差万别,正好可以借“爻有等”来象征。至于“文”,原为“错画”,泛指一切交错复杂的现象。虽然复杂,还是有“当”与不当的问题,所以产生了吉凶。
第十一章
《易》之兴也,其当殷之末世,周之盛德耶?当文王与纣之事耶?是故其辞危。危者使平,易者使倾。其道甚大,百物不废。惧以终始,其要无咎,此之谓《易》之道也。白话:《易经》的兴起,大概是在殷商的末世、周朝道德兴盛的时代吧?是在周文王与商纣王发生战事的时候吧?所以,它的言辞充满了危机感。危殆(dai,危险)的让其平安,轻忽的让其倾塌。它的道理非常广大,各种事物都不废弃。从始到终都有戒惧之感,所要做到的就是没有灾难,这就是《易经》的道理。
解读:本章说明 《易经》的时代背景。在周文王之前,已有六十四卦存在。一般认为,为六十四卦加上卦辞与爻辞的是文王。至于十翼,则是孔子及其后学的合作成果。《易经》卦爻辞的特色,可以用“惧以终始,其要无咎”八个字来描述。我们联想到孔子所谓的“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”(《论语·季氏》)。由忧患意识而生畏与惧之心,显然是圣人宣教的用意所在。
第十二章
夫乾,天下之至健也,德行恒易以知险。夫坤,天下之至顺也,德行恒简以知阻。能说诸心,能研诸侯之虑,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(wei,勤勉)者。是故变化云为,吉事有祥。象事知器,占事知来。天地设位,圣人成能。人谋鬼谋,百姓与能。白话:乾卦代表天下最为刚健的力量,它的功能与效应总是容易的,由此让人知道险难。坤卦代表天下最为柔顺的力量,它的功能与效应总是简单的,由此让人知道困阻。这种道理可以愉悦人们的心思,可以探求诸侯的考虑,进而界定天下人的吉凶,成就天下人勤勉努力的工作。因此之故,在变化纷纭的状况中,吉祥的事情会有先兆。由它所仿真的现象,可以知道制作器物,由它所占断的事情,可以知道未来发展。天地设立了位置,圣人成就了它们的功能。人的谋划与鬼的谋划配合,百姓也来参与这种功能。
解读:“德行”是指功能与效应而言。前文说过,“乾以易知,坤以简能”,乾卦刚健,所以容易,然后稍有偏差,立即‘知险”;坤卦柔顺,所以简单,然后一遇状况,立刻“知阻”。知道险阻,就可以因应了。“能说诸心”的“诸”为之于,“心”是泛指人心而言。“诸侯之虑”则是为了对天下百姓负责。“变化云为”的“云”为多而纷纭,“为”为所行之事。“吉事有祥”的“祥”是先兆。“鬼谋”系指占筮所得。
八卦以象告,爻彖以情言,刚柔杂居,而吉凶可见矣。变动以利言,吉凶以情迁。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,远近相取而悔吝生,情伪相感而利害生。凡《易》之情,近而不相得则凶,或害之,悔且吝。将叛者其辞惭,中心疑者其辞枝,吉人之辞寡,躁人之辞多,诬善之人其辞游,失其守者其辞屈。白话:八卦是用图像来告知,爻辞与彖辞则依实情来叙述。刚爻与柔爻交错取位,吉与凶就显示出来了。变动要按适宜来说明,吉凶要随实情而改变。因此之故,爱好与厌恶互相冲突就产生了吉凶,远方与近处互相对照就产生了悔吝,真实与虚伪互相感通就产生了利害。大体说来,《易经》所描述的实情是:两爻相近而不兼容,就有凶祸,或者有伤害,造成懊悔与困难。将要背叛的人说话羞惭,心中疑惑的人说话支离。吉祥的人说话少,浮躁的人说话多。诬陷好人的人说话游移,失去操守的人说话卑屈。
解读:本节多次谈到“情”, “情”为实,指实情、实况而言。文中提及吉凶、悔吝、利害产生的缘故,值得特别留意。这些占验之辞都是由“比较”而来的,若能化解比较之心,则将不为所困。最后谈到说话(辞),有惭、枝、寡、多、游、屈六种情况,显示言为心声是不可逃避的事实。孔子曾说:“不知言,无以知人也。”(《论语·尧曰》)孟子则自认为“知言”,可以分辨诐(bi,偏颇)词、淫词、邪词、遁词(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。因此,《易经》此一说法,显然符合儒家观点。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