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易网周易电子书籍
  【名字大全目录】           
陶姓来源 陶氏姓名大全

历史来源

一 ; 以地名为氏。据《姓苑》所载,上古有陶唐氏 ( 尧帝 ),居于陶邑 ( 山东定陶县 ) ,其后有陶氏。

二 ; 以官为氏,据《左传》所载,周初,武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,分到「殷民七族」,其中有「陶」氏,即掌管制作陶器的工匠。又据《元和姓纂》所载,周朝初年,虞阏之父虞思为陶正,即掌管陶器制作的官职。其后有陶氏。

   据《姓苑》所载,陶姓一支出自唐尧,一支出自虞舜。尧曾经以制陶为业,现在的山东定陶县便是他当年制陶的地方。后来,他的子孙迁到现今河北的唐县。因此,其后代有姓陶的,也有姓唐的。舜禅位于禹后,禹封其后裔商均于今河南虞城,因此,其后世子孙就以虞为姓,舜也被称为虞舜。后来,舜有一个叫虞阏的后代,专治陶冶之事,他的子孙便以官为姓,改为陶姓。

  因此,陶姓应发源于山东定陶、河北唐县以及河南虞城。后来,经过繁衍播迁,陶姓在今江苏镇江南部以及今江西九江成为望族。在中国历史上陶姓名人非常多。春秋时期有以节义而流传千古的烈女陶婴;东晋有征西名将陶侃,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诗人陶渊明;南朝梁有“山中宰相”陶弘景;宋有画家陶裔;元明之交有文学家陶宗仪;现代则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。

家族名人

陶侃 (259~334)

晋代名臣,浔阳(今湖北省黄梅县北)人,字士行,明帝时拜征西大将军,都督荆襄军事,平定苏峻之乱,初为广州刺史,每日搬运砖块以锻炼体力,为人忠顺勤劳,时人比之诸葛亮。

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五柳先生--陶潜

  陶渊明(365~427),东晋诗人,名潜,字元亮。
  陶渊明曾担任彭泽县令。有一天,浔阳郡郡守派了一个督邮到县里视察,县吏对陶渊明说:“您应穿好衣服,束好衣带,前去拜见。”陶渊明听后,叹了一口气道:“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!”他当天便辞去官职,回到家乡。
  陶渊明只当了85天的彭泽县令,从此就再未做官,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隐居生活。他归隐后,在自家门前种了五株柳树,并自称为“五柳先生”,解释说:“先生不知何许人也,亦不详其姓字,宅边有五柳树,因以为号焉。”
  陶渊明四次辞官,最终选择了归隐。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他崇尚自然,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“密网裁而鱼骇,宏罗制而鸟惊”的社会,逼得他不得不这么做。
  归隐后的陶渊明知道,他心目中的“世外桃源”是永远不会实现的,他只能祈求在自己那狭小的生活范围内,寻求心灵的安宁。他高唱“归去来兮”,过起了怡然自得的生活。
  陶渊明嗜酒成癖,一天都离不开酒,在他的诗文中,几乎篇篇都有酒,他甚至还专门做了20首《饮酒》诗。据传,江州刺史王弘一直很仰慕陶渊明,想尽办法要结识他,却总是请不到他。一次,陶渊明去游庐山,王弘听说后,便请来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,并在半道中准备好酒宴邀请他。当时,陶渊明正患脚病,王弘派他的下属和两个儿子用肩舆抬着他。他们正在路上走时,碰到了庞通之,陶渊明便欣然下舆,和老朋友推杯换盏。一会儿王弘来了,陶渊明也很欢迎他,两人立即成了好朋友。

“山中宰相”陶弘景


  陶弘景(公元456~536年),字通明,晚号华阳隐居,是南朝齐梁时著名的道教思想家、医学家、文学家。
  陶弘景本为南朝齐左卫殿中将军,入梁以后,他便隐居在茅山炼丹修道。梁武帝早年曾与陶弘景颇有交情,登上皇位后,对他更是恩礼有加,经常派使者给他送信。只要碰到征讨之类的大事,梁武帝都要向陶弘景咨询请教,经常是一个月中传信数封。因此,当时的人都称陶弘景为“山中宰相”。
  陶弘景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思想。他跟着陆修静的弟子孙游岳学道,在茅山整理道经,创立了茅山派,并形成了茅山道宗教理论。他认为,天地万物生成的根本便是“道”,“道”存在于万物之先,超越元气,是神秘的精神本体。这便是茅山派道教的理论基础。他还主张,只有将儒、释、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,人才能成为形、神、道兼具的真正悟道的真人。据说,陶弘景妙解术数,早就知道梁朝将要覆没。他曾做了一首预言诗:“夷甫任散诞,平叔坐论空。岂悟昭阳殿,遂作单于宫。”这首诗一开始密存在一只书箱中,一直等到陶弘景死后,他的门人才将它取出。当时,士大夫不习武事,只知虚谈玄理。不久以后,侯景篡位,果真是在昭阳殿。
  陶弘景的《本草经集注》在中国药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可以说是继《神农本草经》之后,本草学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。他系统整理了南北朝以前的本草著作,并增收了魏晋间名医所用的新药。他还首创以玉石、草木、虫、兽、果、菜、米实来进行分类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草学的发展,使中国主流本草学著作的结构大体定型。

地望分布 河南济阳郡,安徽丹阳郡,江西浔阳郡。

 
陶氏姓名大全